專欄連載Column

2023-03-06

第39堂 師者,解惑

選手、教練、老師,三者之間的差別很大,但想要成為其中的佼佼者,關鍵都在對於心理問題能有多少把握。

這幾年回台灣,有些高爾夫事情在改變,像是以前稱呼職業球手為PRO,意思是他們不是業餘的,這個稱呼應該是早期沿襲日本的說法,至今,日本人喊教練是COACH,職業球手還是說PRO,只有面對大師級的教練或職業球手才會很尊敬的稱先生,也就是老師之意,但台灣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在喊老師,我在想,PRO、COACH與老師、大師是有區別的,想要成師,一定要具備一些條件才行。

故事要從我參加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的一場感恩球敘說起。跟我同組正好有兩位職業球手,一位是身經百戰、年過六旬的老PRO,查查維基百科,老PRO有很多精彩的故事,於是我情不自禁的喊他一聲老師;另一位是小年輕PRO,剛踏入高爾夫競技的舞台,我很自然的稱她是PRO,不過,隨車的球童沒有大小眼,都喊老師,小年輕PRO最後都被喊老了。

師者,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。我想,解惑是老師的重要標籤,看「惑」這個字,下面有個心,就能發現老師這個行業是要解決心理問題的,如果自己還有一些心理陰影待解,離﹁師﹂就還有一段差距。

我有個合作夥伴是美國PGA教練,他在取得資格前必修過八個心理學分,我問他,修完心理學分對教球有什麼幫助,他說,只是在教學時能多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,若要在比賽的時候用上,恐怕要經過特別心理訓練才行。至於在日本,PRO或COACH想要在行業裡生存,透過私塾學習心理也可補強。美國、日本的高爾夫老前輩有先天的基礎,再加上後天的實戰經驗,於是有大師級一說。

巡迴賽選手是PRO,他們的工作是在有獎金的比賽裡跟其他人分出差異, 而差異最大的部分與心理相關,像是一流選手的掌控緊張能力就是比二流選手好。專業教球的是教練,一流教練有個厲害的地方,就是他們一眼就能看出學生的心理狀態,最終還是跟心理扯上關係。大師級就有魔術師的造詣,也是頂尖高爾夫心理的實踐者,我交手過大師級的高爾夫老前輩,把他們的寶貴經驗再對照理論,幾乎是一致,能被尊稱為大師,必有兩把刷子。

高爾夫的老師們, 欲名副其實, 建議可以從心理這門功課下手,不論是巡迴賽的PRO選手、專業教球的COACH,腰間必配的那把寶劍,是球技?體能?實力?或許是看來最不起眼的心理

賽場心理學的實踐家

黃承富
台灣運動作家中的ACE。日本東海大學專攻運動致勝心理學。右手玩高爾夫,左手寫棒球。現為完全運動智庫負責人。